主页 > 销量排行促卡汽车

2002年全球汽车集团销量榜?

220 2025-01-27 19:17

一、2002年全球汽车集团销量榜?

2002年12月所有汽车品牌销量排行榜中,大众销量为29063辆, 位居第一。 铃木以7664辆的销量位居第二,本年累计销量达86036辆。12月夏利销量7450辆,排名第三,本年累计销量达84741辆。

排名品牌当月销量本年累计环比同比

1大众-17.68%0%

2铃木7664860364.73%0%

3夏利745084741-17.18%0%

4雪铁龙444831905-11.54%0%

5中华3366881652.17%0%

6本田290759151-44.29%0%

7猎豹.75%0%

8别克.85%0%

9东南.38%0%

10哈飞16607139-5.47%0%

11丰田1343204096.63%0%

12海马.26%0%

13江淮632450842.66%0%

14北京4043331-56.47%0%

15东风风行3752828-1.83%0%

二、被汽车耽误了的房产公司 海马汽车2019年盈利0.9亿

海马或许要摘掉*ST的帽子了。2020年1月16日晚,*ST海马发布2019年业绩预告显示,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间,公司经营业绩预计扭亏为盈,净利润变动范围在9000万元至1.3亿元间。

这对于连续两年出现巨额亏损的海马来说,可谓一计定心丸。毕竟,2019年5月时,*ST海马连续两次收到深交所发出的“问询函”。小编查阅相关数据发现,2017年、2018年,*ST海马连续两年出现巨额亏损,亏损额度分别达到9.94亿元、16.37亿元。

甚至2019年前三季度,*ST海马还亏损达2.01亿元。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销量下滑,直接导致公司营收、净利双暴跌。

数据显示,2017年,*ST海马销量为14.04万辆,同比下降35.13%。2018年,*ST海马累计销量约6.76万辆,同比下降51.88%,仅完成年目标18万辆的37.5%。而在风口上的新能源汽车方面,*ST海马全年销量为1.05万辆,甚至不足某品牌一款热销车型的月销量。

如今,*ST海马是如何脱离亏损的困境,实现盈利的?解其燃眉之急的其实是卖房变现。2019年4月-5月期间,*ST海马分别发布关于公司拟出售部分闲置房产的公告,通过二手房交易市场公开招标或是中介委托公开出售上海浦东、海口市的部门闲置房产,物业类型包括住宅、商铺,共计约400套房。据测算,这笔房产预计总值为3.34亿元。

?据*ST海马1月16日晚间披露的出售部分闲置房产的进展公告,上述海口市共涉及拟出售房产365套,截至公告日已出售344套,已收款1.62亿元,对净利润影响9008万元。也就是说,*ST海马的闲置房产就成了其扭亏为赢的利器。只不过,卖房只不过是缓兵之计,未来的海马汽车还能走多远?终归还是要回到汽车上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三、车市半年大考:谁能在淘汰赛中突围?

2023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淘汰赛”。在新能源车市场持续高歌猛进的同时,燃油车市场却陷入了低迷和分化。一些弱势品牌不断遭遇资金链断裂、供应商讨债、员工讨薪等危机,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而一些强势品牌则借助产品力、技术力和品牌力,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和领先优势。这场淘汰赛,将如何影响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格局?

造车新势力:生死攸关

在这场淘汰赛中,最先遭受打击的是一些造车新势力。这些企业曾经凭借着创新的理念、模式和产品,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关注和支持。然而,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政策补贴逐渐退坡、芯片等核心零部件供应紧张的背景下,这些企业也暴露出了自身的诸多问题,如产品质量、售后服务、资金管理等。

其中,爱驰汽车是最典型的案例。这家成立于2017年的造车新势力,在2022年推出了旗下首款纯电动SUV爱驰U5,并宣称要打造“百万级智能电动汽车”。然而,在2023年上半年,爱驰汽车却陷入了严重的经营困境。6月27日,短短一天内,题为“呼唤社会正义!近2000个家庭集体向爱知汽车讨薪,《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有限公司关于公司诉讼事宜的公告》同时曝光。前者是众多员工忍了几个月后悲愤的声音,后者是供应商讨要欠款的一纸诉讼。一位已离职的前爱驰汽车企业员工向财联社作为记者可以透露,“(爱驰)确实是已经不行了,付总(付强,爱驰汽车公司创始人、总裁)自己也想放弃了。”

除了爱驰汽车外,其他一些造车新势力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天际汽车在2022年底推出了首款纯电动SUV天际ME7,并宣布将于2023年上半年交付。然而,在2023年6月底,天际汽车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致天际ME7预定用户及合作伙伴》的文章,表示由于受到芯片、电池等核心零部件供应紧张的影响,天际ME7的交付将推迟至2023年下半年。此外,天际汽车还被曝出欠薪、裁员、供应商维权等问题,引发了市场的质疑和不满。

威马汽车也在生死边缘挣扎。这家成立于2015年的造车新势力,在2022年推出了旗下首款纯电动SUV威马EX5,并宣布要打造“中国特斯拉”。然而,在2023年上半年,威马汽车却遭遇了多重打击。4月份,威马汽车被曝出因为欠款被法院冻结了价值1.6亿元的股权;5月份,威马汽车被曝出因为欠款被法院查封了价值1.2亿元的房产;6月份,威马汽车被曝出因为欠款被法院限制了法人沈晖的高消费;7月份,威马汽车被曝出因为欠款被法院采取了保全措施,冻结了价值620万元的财产。虽然威马汽车官方发布了多份声明,否认破产传闻,并表示,正在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出海计划,预计近期将恢复生产,恢复正常运营,但市场对其前景仍然持怀疑态度。

传统品牌:分化加剧

除了造车新势力外,在这场淘汰赛中,一些传统品牌也难以幸免。这些品牌中既有一些自主品牌,如海马、众泰等,也有一些合资品牌,如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广汽三菱等。这些品牌在过去几年中,由于产品力不足、市场定位不清、营销策略不佳等原因,逐渐失去了市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在新能源车市场和燃油车市场的双重夹击下,这些品牌的销量和市场份额不断下滑,面临着淘汰的风险。

其中,广汽三菱是最明显的例子。这家成立于2012年的合资品牌,在2017年达到了销量的巅峰,当年共销售了14.3万辆汽车。然而,在随后的几年中,广汽三菱却陷入了持续的下滑。2022年,广汽三菱仅销售了4.8万辆汽车,同比下降了47.9%。2023年上半年,广汽三菱的销量更是惨不忍睹。据广汽集团企业产销快报统计显示,今年公司一季度,广汽三菱汽车销量仅3,969辆,同比增长下滑57.95%,从4月起,广汽集团已不再进行披露广汽三菱产销分析数据。虽然官方一直否认退出中国市场,但广汽三菱被边缘化已经成为事实。

面对社会不断发展下滑的市场经济份额,部分弱势合资公司品牌仍在努力寻求问题存在感,“降价让利”成为其首选方式。7月1日,长安马自达宣布2023款马自达3 onksela 将上市,官方价格比2022款降低了3万元,2.0升入门级车型从12.99万元降至9.99万元,两天后,长安福特蒙迪欧1.5吨车型上市,蒙迪欧系列的起价降至14.98万元。这些品牌的降价策略,虽然可能会在短期内刺激一些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但也可能会损害品牌形象和利润空间,难以实现长远的发展。

头部品牌:领跑优势

与弱势品牌相比,一些头部品牌则在这场淘汰赛中展现了强大的领跑优势。这些品牌中既有一些传统的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如比亚迪、吉利、上汽大众、一汽丰田等,也有一些造车新势力,如理想汽车、小鹏汽车、蔚来汽车等。这些品牌在过去几年中,通过不断的产品创新、技术升级和品牌建设,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和信赖。在新能源车市场和燃油车市场的双重驱动下,这些品牌的销量和市场份额不断增长,形成了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其中,比亚迪是最突出的例子。这家成立于1995年的自主品牌,在2015年开始了新能源汽车的战略转型,并在2022年推出了“龙脸”设计语言和“e平台”技术架构。2023年上半年,比亚迪共销售了42.6万辆汽车,同比增长了154.4%,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5.8万辆,同比增长了331.9%。比亚迪凭借着旗下的汉、秦、宋、元等多款热销车型,在新能源车市场占据了领先地位。

除了比亚迪外,其他一些头部品牌也表现出色。理想汽车在2023年上半年共交付了38,755辆理想ONE,并宣布将于7月20日发布旗下首款纯电动SUV理想D1;小鹏汽车在2023年上半年共交付了44,778辆汽车,并宣布将于7月19日发布旗下首款轿跑SUV小鹏P5;蔚来汽车在2023年上半年共交付了41,956辆汽车,并宣布将于7月9日发布旗下首款轿车蔚来ET7。这些造车新势力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还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展现了全球化的野心。

行业前景:整合加速

业界普遍学生认为,2023年将是淘汰赛、分化中国开始不断加剧的重要部分年份。7月6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傅在2023中国汽车论坛上表示,当前中国汽车产业转型下,产能过剩、失衡问题进一步凸显。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经济前景好,加之我们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吸引学生众多研究不同文化领域的企业和资本纷纷入局,加剧了市场价格竞争,产能利用也呈现两极分化,头部企业还存在产能不足的现象。边缘企业的破产清算和破产情况也存在,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在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今年复杂的市场发展情况,可能我们会在进行一定程度上可以加速我国一些企业销量规模小、资金链紧张的弱势品牌淘汰。全球管理咨询公司AlixPartners)7月5日发布的最新汽车行业预测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将加速整合,过去5年有销售记录的167个品牌中,可能只有25到30个品牌能存活到2030年。 “2030年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金融市场中集中度预计与成熟期燃油车市场相似,前十大文化品牌产品占据60%的市场经济份额,低于我国目前的75%。不过,ALIP 大中华区联席主管戴尔(Stephen Dyer)表示,最终,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中肯定会出现一些全球赢家。

总之,2023年上半年的汽车企业市场“期中考”,已变为一个一场彻头彻尾的“淘汰赛”。这场淘汰赛将深刻影响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格局,促进行业的优胜劣汰和整合重组。对于消费者而言,这也意味着更多的选择和机会。在新能源车市场和燃油车市场的双重变革下,谁能在淘汰赛中突围?谁又将被淘汰出局?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笔试try,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