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则寓言故事,蕴涵了深刻的做人哲理。
赵秀才与钱商人死后一起来到地狱,阎王看过功德簿后对他们说:「你们二人前生没有做什么坏事,我特准你们来生投胎做人。但现在只有两种做人的方式让你们选择,一种是做付出的人,一种是做索取的人。也就是说,一个人需要过付出、给予的人生,一个人需要过索取、接受的人生。」阎王说完,便让赵秀才和钱商人慎重考虑后再做选择。
赵秀才心想,前世我的日子过得并不富裕,有时还填不饱肚子,现在准许可以在来生过着索取接受的生活,也就是吃、穿都是现成的,我只用坐享其成就行了,那样不是太舒服了吗?想到这里,他第一个说道:「我要做索取的人。」
钱商人看到赵秀才选择了来生要过索取、接受的人生,自己只有付出、给予这条人生之路可供选择,没有别的选择,他还想到自己前生经商赚了一点钱,来生就把它们都施舍出去吧。于是,他心甘情愿地选择了过付出、给予的生活,做一个付出的人。
阎王看他们选择完了,当下判定二人来生的命运:「赵秀才甘愿过索取、接受的人生,下辈子做乞丐,整天向人索取饭食,接受别人的施舍。钱商人甘愿过付出、给予的人生,下辈子做富豪,行善布施,帮助别人。」
一个人在选择人生时,其实也在选择态度。态度决定一切!谁懂得付出与给予,他自己人生的结局总不会太差,总是有一些失败的人,怨天尤人,在抱怨的同时,有没有试问过自己付出多少。
付出、给予,这是我们立身成人之本。我们懂得付出,就永远有可以付出的资本;我们一直贪图索取,就永远有必须索取的企求。付出越多,收获越大;索取越多,收获越小,这是必然的结果。人生便是如此,由这一种惯性趋势操纵着,我们生存在什么样的状态下,这种状态就会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只要我们养成付出、给予的习惯,我们就会拥有越来越多的可供付出、给予的资本。